通过教案的写作我们是需要将教学目的表达好的,教案在撰写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文字表述规范,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年级语文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刺绣的发展史和现状。
2、学会欣赏刺绣作品。
3、知道刺绣的材料和步骤。,刺绣的分类,针法。
4、掌握基本的刺绣针法,能够完成简单的刺绣作品。
5、通过讲解中国涌现出四大名绣让学生知道交流,协作的重要。
教学重点
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学会欣赏刺绣作品,掌握刺绣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从活动中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激起爱艺术的热情,从而增强爱学习,爱生活的信心。
教学用具
1、教师用具
各种针法和图案的刺绣作品(学生和老师)若干,刺绣筐(师范一个,教学若干),布(不同材料和颜色)若干,线(各种颜色和种类若干),刺绣针(各种型号若干),图钉若干,图纸若干,2b绘图笔若干,复写纸若干,小刀若干,橡皮若干,透明胶若干,剪刀若干。
2、学生用具
小登各一个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互动法,探究法,同步辅导法,。总结提高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3——5分钟)
带领学生欣赏刺绣作品,并讲解有关作品的知识,自然引导学生进入活动氛围,提起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讲解(25——30分钟)
一、刺绣的历史及分类(10分钟)
刺绣,又称丝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刺绣了!刺绣的发展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联系紧密,不同的朝代,刺绣有不同的花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他独特的刺绣风格。
1、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民族吗?(学生回答)
2、他们衣服上的刺绣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讨论回答)
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品,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特色绣,清代先后产生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1、为什么其它地方的刺绣没有成为名绣呢?(学生讨论发言)
2、你们想不想成为一位有名的刺绣大师呢?(学生抢答)
二、如何欣赏刺绣作品(10分钟)
要想学会刺绣,就要学会欣赏刺绣,要有基本的,健康的审美能力。
1、学生再次欣赏刺绣作品后谈自己的看法。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后讲解:“欣赏刺绣可从品种、年代、艺术价值等方面衡量。”
三、刺绣的用具介绍(1分钟)
刺绣筐,布,线,刺绣针,图钉,图纸,2b绘图笔,复写纸,小刀,橡皮,透明胶,剪刀。
四、刺绣步骤(1分钟)
1、订筐;2、设计;3、棚布;4、绘图;5、复印;6、粘帖;7、选材;8、、刺绣;9、修改;10、装饰;11、成型。
五、教师做基本针法师范(5分钟)
1、直线针;2、平伏针;3、螺旋平伏针;4、圈(切,扣,锁)针。
六、刺绣技巧及注意事项(3分钟)
1、线和布的的质地要贴近。
2、线穿1、5尺左右为佳。
3、刺绣开始和结束时要将线打结。
4、剪刀和针要注意安全使用。
分组领用具(5分钟左右)
每四人为一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每个组长排队领用具。
学生活动(50分钟)
一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蝴、蚯”等11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和“展、运、网” 3个生字,《识字4》教案。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蚂、蚁、前、空、房、网“6个字。
3、正确、流利朗读儿歌。
4、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 使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夏天就要到了。夏天里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我们先一起看看 小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吧?
二、认识动物,看图说话,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识字4》教案》。
1、出示动物园(课件或挂图)。说说图上有什么动物?生活中看到过这 些些动物吗?
2、动物们在干什么?
三、学习字词。
1、自由读儿歌,用”——“划出藏在儿歌里的这些小动物,并大声多读 几几遍。
要求:读准字音。
自由读儿歌 开火车读儿歌 读词
重点指导:蜻(q ng) 蜓(t ng)
2、(出示词:蜻蜓、蚂蚁、蝴蝶、蝌蚪、蜘蛛、蚯蚓)它们又从儿歌里 跑出来了,还认识他们吗?
(1)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去掉拼音再认一认。
3、游戏:找朋友”(图与词配对)
4、观察特点,认记生字。
(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合作,识记这些虫字旁的生字。
(3)检查。
四、读儿歌,继续识字。
1、自由读儿歌。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一行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情和小动物的 快快乐。
3、齐读儿歌。
4、继续识记“网、运、展”。
(1)(出示3个生字所在的句子)指名朗读。
(2)指名认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画一画、猜一猜、做一做等)。
五、指导书写“蚂、蚁、网“。
一年级语文教案篇3
?小公鸡和小鸭子》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2.识字,写字。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3.学生观察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样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图片。)喊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板书:小公鸡小鸭子
2.结合图片,说说是怎么认出他们的。(他们长得不一样。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3.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4.齐读课题。“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和"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那么,小公鸡是怎样对待小鸭子的?小鸭子又是怎样对待小公鸡的?)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检查生字。师:小公鸡和小鸭子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能读准它们吗?
出示生字词:
kuàir zhuō jí zhí yān sǐ tōu tōu de hū shēn
一块儿 捉不到 急得直哭 淹 死 偷 偷 地 忽然 身边
(1)指导朗读,注意读准儿化音“一块儿”;“ 偷偷地” 中“地”读轻声;“身边” 的“身”读前鼻音。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朗读。
(4)齐读。
3.趣味识字。
(1)用转转盘的方法识字:也-他-地。
①转盘游戏读生字。
②指导书写:“也”是独体字。跟着老师书空笔顺:横折钩、竖、竖弯钩。出示生字“他”“ 地”,与“也”字进行比较,找出变化。(这两个字左窄右宽,“也”字的起笔要收,要有避让。)
认识部首。注意第三笔是提,不是横。
③教师范写,学生描红,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④反馈、评价。
⑤组词。
(2)说说自己识记其他字有什么好办法。
“河” :左右结构,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三点水,右边“灯”字去掉火字旁(丁),在横下加个“口”字,(可)。书写要点:①整体位置,左窄右宽。②部件位置:三点水,第一笔靠右,二、三笔对齐。
“哥”,巧记:两个“可”字放一起,注意第一个“可”的钩去掉。书写要点:上下两个“口”字右边压竖中线。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4)听后评议,相机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生字词再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填空。
(1)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小公鸡在草地上__________,小鸭子__________。小公鸡就捉虫子给小鸭子吃。
(2)小鸭子到河里____________,小公鸡也到河里,差点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了他。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也、他、地、河、哥”。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读课文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了解内容
1.老师范读第1自然段,学生跟读,指导读好儿化音“一块儿”。
2.结合插图,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
①小公鸡和小鸭子来到什么地方?
②他们一块儿做什么?怎么样?
③谁帮助谁干什么?
(2)说说小公鸡是怎样捉虫的。他捉到了很多虫子,心情怎样?(高兴极了。)
(3)指导朗读,读好句子"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读出高兴的心情。
(4)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虫子。)
(5)想象:小鸭子捉不到虫子,会有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句子"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读出着急的语气。
(6)想象对话: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呢?
(7)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8)填空:这是一只()的小公鸡。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小公鸡和小鸭子又来到哪里?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了什么?
(2)小鸭子对小公鸡说了几句话?都是什么意思?(两句话。两个意思:①小鸭子要到河里为小公鸡捉鱼吃。②小鸭子不让小公鸡下水。)
(3)指导朗读。小鸭子会怎么劝小公鸡?读出劝说的语气。
(4)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拨水。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鱼。)
(5)出示句子:
句1:小公鸡不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句2: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①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②加了"偷偷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中读出了什么?(小公鸡是悄悄跟着的,小鸭子不知道小公鸡下了水。)
③有感情地朗读有加点字的句子。
4.学习第4自然段。
(1)小公鸡不听小鸭子的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小鸭子是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
(3)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
句1: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
句2: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
①这两句读完后,你的感受一样吗?你从加点字中读到了什么?
(小鸭子奋力地游,速度很快,他很着急。)
②有感情地朗读有加点字的句子。
③小鸭子捉鱼给小公鸡吃,小公鸡遇到危险时,小鸭子赶快去救。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鸭子?
5.观察插图,想象对话。
小公鸡被小鸭子救了以后,心里会怎么想?他会对小鸭子说什么?小鸭子又会对小公鸡说什么?
填空:小公鸡________地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 小鸭子________说:“_________。”
6.小组合作表演这个故事。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请两位同学分别读小公鸡和小鸭子说的话,大家齐读叙述部分。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图画中的意思读出来。
2.小朋友,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①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②我们要像他们一样互相帮助。)
四、布置作业
1.演一演。和同学一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讲一讲。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一年级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师:这个字念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一遍,看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呢?对了,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立”字下面一个“小”,这个字是亲。那位同学来用“亲”字组一个词呢?“亲属”。亲人:就是跟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属”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本课指亲属、家属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 “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7、师出示小黑板的虚宫格,教写生字,“亲,兄,叔,姑”,注意生字的结构。“姑”要写得左窄右宽,“叔”基本上左右相等,“亲”上大下小,“兄”上窄下宽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 )爸爸的妈妈是( )
妈妈的姐姐是( )爸爸的弟弟是( )
爸爸的哥哥是( )爸爸的姐姐是( )
三、课后作业
认读与书写生字。
一年级语文教案篇5
教学理念: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智力,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自的智力组装在一起的。在教学中,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给予每个学生最大限制的发展机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节课教学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统一的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化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懂得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课题
1、播放电脑课件,欣赏《小雨沙沙》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
2、问:看了课件后,你有什么体会?
3、板书课题:雨点儿
师:你知道怎么读题吗?(这一教学过程通过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巧妙地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知全文
1、自由阅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懂的词句;标出自然段。
2、交流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充分的自学为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做好准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巧识字
1、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词句。
2、引导学生理解,如数不清、飘落、云彩等词。
(1)出示数字,问:在哪儿见过这个字?出示清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如天上的星星数不清,秋天的落叶数不清,漫天飞舞的雪花数不清)
(4)认读云彩飘落。
(播放课件:落叶飘落。)飘落就是飘着落下来。再用飘落练习说话。
(5)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3、读理解问、回答。
(1)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问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指导朗读问句你要到哪里去?
(3)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4)小雨点儿回答大雨点儿的话后又问道:你哪?引导学生读大雨点的话,把这句话补充完整:你要到哪里去?
4、读方。
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地方这个词中方读轻声。
5、桌间相互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借助课件阅读,使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调动视觉智能、语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形象感知事物,从而获得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四、读中悟
1、学生自主读第5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教师边范读第5自然段,边演示雨后草长花的动画,让学生初步感受雨点儿给植物带来的变化。
3、出示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让学生结合动画情景,展开想象,模仿该句子说说雨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4、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5自然段。
5、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6、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第5自然段读给好朋友听。
7、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五、悟中品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2、全班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样读。交流中,引导学生评价自己,互相评价。
教学回顾:
这节课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育的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教师只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落实了创新智能的培养目标。
本节教学的启发是,过于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以基础知识没有真正地落实,尤其中识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地完善。
一年级语文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