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教案可以用来提前预测学生在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提前准备好解决方案,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五年级语文鲸教案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鲸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
1、导入课文。
2、解题。
二、初读课文
提出阅读要求:
1、把不理解的词语抄出来。
2、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把它们写在课文旁边。
3、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
读后请同学们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小结:本课主要写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目睹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作者联想到木材和社会主义建设关系,联想到林场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三、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思考:“我”一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读出感情的变化。
四、总结
五、作业
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跟你们一起学习了林海。
(板书:林海)
2、师: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写了作者刚进森林、深入林中,以及作者的联想等几个内容。并且学习了第1小节。第1小节写了什么内容呢?
(板书:大兴安岭亲切、舒服)
3、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深入林中和联想的部分。首先,我们来学习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
(板书:景色、联想)
二、学习第二小节
1、生快速地阅读第2小节,问: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板书:岭)
2、生默读第2小节,问:哪一句写了作者看到“岭”?
3、理解“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句子。
⑴ “疾驶”什么意思?“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说明什么?
⑵找出“看不完”的句子,“看不厌”的句子。并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板书:多、温柔)
4、指导朗读“多”“温柔”的句子。(板书;喜爱)
5、过渡:课文第2小节,作者描述了岭“多”“温柔”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我们是这样学习的:
⑴找出第2小节景物(岭)及其(多)(温柔)特点的句子。
⑵品读(多)(温柔)特点的句子。
⑶体会文中(喜爱)的感情。
出示幻灯片:
学法:①找出重点词句;
②品读重点句子;
③体会文中感情。
三、学习第3~5小节
师:出示图片,配乐范读第3~5节,生看图欣赏。
师:生轻声读第3~5小节,把句、段读通顺、流利,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
1、学习第3、4小节。
⑴默读第3、4小节,问:看到了什么景色?(板书:林)
⑵品读第3小节:
①理解“目之所及”的意思。(板书:绿)
②理解第3句,弄清两对反义词的用法。
③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比赛读)
⑶品读第4小节:
①写了哪些林?(板书:如海)
②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并体会2个反问句的用法。
③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引读)
⑷过渡:课文第3、4小节,作者描述了林之大──“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林中有波浪──“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林中有浪花──“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可见,林之大之美,只有“海”才能与之相比。我们是运用这种方法学习的:找出重点词句,品读重点句子体会文中感情。
2、自学第5小节:
⑴品读“多”“美丽”的句子。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灯片: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花鞋。
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女生读)
⑷过渡:这里,我们和作者主要欣赏了兴安岭“林”“花”的特点,作者写的非常美!下面请同学们再有感情读一读3~5小节。并根据老师提示选择一小节背一背。
3、指导背诵:
⑴学生练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作者深入林中欣赏了岭、林、花,这么诱人的景色怎么不令作者浮想联翩呢?
四、学习6、7小节
师:快速阅读6、7小节,用横线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1、学习第6小节:
⑴指名生说。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灯片: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空洞”什么意思?“并不空洞”呢?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板书:建设)
2、学习第七小节:
⑴指名生说。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灯片:
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兴国安邦”“邦”什么意思?“兴国安邦”呢?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板书:兴国安邦)
⑶过渡:同学们,作者描述兴安岭真美!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感受感受大兴安岭的美!
五、学生练说,体会感情
六、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运用“找出重点词句、品读重点句子、体会文中感情”的方法,理解了兴安岭景物特点和作者联想的内容。仔细的观察,加上丰富的想象,作者把满腔喜爱之情蕴含在文字的字里行间,写得生动、形象。我们应该学习作者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林海
岭温柔
林绿
花美
五年级语文鲸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膑、讥”等5个生字,会写“丧、瞪”等8个字,会写“依次、等级”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描写人物神态等的词语,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了解人物想法。
3.读懂课文内容,推测孙膑的思维过程。
4.知道用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田忌就转败为胜的原因。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纸牌小游戏。
老师拿出六张扑克牌,分为两组,分别是红桃的4、8、10,梅花3、7、9。老师和学生各选一组,然后比大小。老师依照田忌赛马的思维跟学生玩两盘,把输和赢的两种情况都体现出来。
2.在历史上,像这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故事还真不少,你知道哪些?
官渡之战曹操2万人战胜10余万敌军
赤壁之战周瑜、刘备5万人战胜20余万敌军
淝水之战谢玄8万人战胜80多万敌军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轻蔑(qīng miè)、孙膑(bìn)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瞪、耀、蔑、赢”,并在黑板上示范。
(“瞪”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右上方的笔顺是横撇、点、撇、撇、捺。
“耀”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右下方是“隹”,而不是“住”。
“蔑”是上中下结构,中间是“罒”,不是“四”,下面是“戍”,不要少写一点。
“赢”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月”,下面是“月、贝、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了什么?
(课文以“赛马”为线索,写了田忌和齐威王的两次赛马。)
2.自由读“两次赛马”的段落,边读边思考:这两次比赛各是怎么赛的?画出两次赛马的对阵图。
3.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1)学生自学、讨论。
(2)小组汇报:
①第一次赛马第二次赛马
齐威王田忌齐威王田忌
上上上下
中中中上
下下下中
②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
a.两人的马没换。
b.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c.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后中等,再下等。
③两次赛马的不同之处:
a.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后上等,再中等。
b.比赛结果不同。
c.齐威王前后心情不一。第一次齐威王胜,得意扬扬。第二次齐威王败,目瞪口呆。
四、课堂小结。
朗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只要多思考,以弱胜强也不是不可能。)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两次赛马的比赛结果。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初赛失败后,孙膑与田忌的对话和表现。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1~2自然段。
(1)田忌为什么都失败了?
本段中写“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说明彼强我弱。而比赛的时候却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所以田忌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2)体会“垂头丧气”是写田忌初赛失败后的情绪。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在课文中是写田忌失败后情绪颓丧,非常失望的神情。
(3)你认为田忌要怎样才能赛过齐威王?(实力或技巧方法)
组织学生议论,各抒己见,最后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学习第3~12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第3~12自然段。
要求:(1)找出描写田忌情绪的三句话。
①“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是写田忌初赛失败的情绪,认为好朋友孙膑也看不起他。
②“你是说另换几匹马”是写田忌只看到马力的强弱,没有认识到比赛方法的重要。
③“那还不是照样输”是写田忌没有信心,缺乏求胜的精神。
(2)找出描写孙膑神态的四句话。
①“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是写孙膑当朋友失意时,热情鼓励。
②“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是写孙膑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之后找到了取胜的可行办法。
③“摇摇头”是否定田忌的想法,“一匹也不用换”初次表露出马力强弱不能决定比赛的胜负。
④“胸有成竹地说”是写孙膑早已思考成熟,“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是写孙膑具有必胜的信心。再三用必胜的语言鼓舞田忌的斗志,终于使田忌鼓起勇气,充满信心再次比赛。表现在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3.体会三个人的对话。默读13~18自然段。
提问:(1)第二次比赛,马还是原来的马,田忌为什么能战胜齐威王?
(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调换出场顺序。突出孙膑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深入分析的品质。)
(2)齐威王为什么失败?
①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这段话是写齐威王根本没把田忌放在眼里,充分表现出骄傲自满的弱点。
②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这段话是说齐威王认为自己有必胜的把握,毫无失败的思想准备。
讲解以上两句话,要充分突出齐威王盲目骄傲自满,只凭马力、不善智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孙膑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安排了田忌赛马的出场顺序才取得胜利的。
③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
田忌胜了第二场,齐威王稍有觉醒但已经晚了,已无调整余地了,所以到第三场比赛下来,“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结果已成定局。突出思维的重要性。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心句)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除了田忌赛马里面两种比赛匹配的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有,但只有孙膑说的那种是取胜之道。再次突出了孙膑的聪明机智。)
2.让学生各选一个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演一演。
演完并让学生再次说说人物的性格特点。
3.你还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是智力的比赛,不是力量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的胜利,齐威王的失败是不善于动脑思考的失败。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取胜。)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初赛失败arr;再赛胜利
孙膑献策
教学反思
1.从游戏切入课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历史上,包括我们现实生活中,都有很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事例,靠的就是多思考,用发散性思维统筹各方面。
五年级语文鲸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几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了解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感受想象的神奇,激发科幻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激发想象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10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到太空已不是梦想,太空到底是怎样的?和地球是否一样?太空上有医院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件发生在太空医院里的离奇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度课文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新词学生在书上勾划生字、新词,同位相互检查自学情况
3、检查生字重点指导:诧纽书写知道:舔
4、学生轮读课文,梳理课文条理
5、石说大意
三、:讲述了“我”到太空医院治疗烧伤的神奇的故事。想知道太空医院到底如何神奇,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揭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书读课文
3、上查找有关太空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
2、体会“我”第一次来到太空医院心情和感受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重点品析
师:由于烧伤“我”住进了太空亿元,在太空医院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太空医院的神奇让“我”新奇不已,难以置信,默读3-20节,思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太空医院有哪些神奇的地方?给作者带来哪些感受?学生默读课文勾划句子并批注
二、与文本对话,引发共鸣
1、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神奇一:“可是干裂的嘴唇发出了火灼般的疼痛……朝我嘴里伸来。”a.学生感受读悟b.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感受如何??学生移情体验,读句子
神奇二:“真奇怪……我很容易地转过去。”
a.学生谈感受读悟
b.此时“我”的心情又如何?从哪里看出?
c.分角色读10-14节,感受心情由迷惑到诧异的变化
神奇三:“突然,一个奇怪的景象使我大吃一惊。……悬挂在空中。”
a.学生谈感受读悟
b.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神奇四:“我调过头一看……在给我打针呢。”
a.学生谈感受读悟
b.如果此时是你在治疗,你心情如何?
c.带着感受读句子
神奇五:“你现在可以把身上的……敞开着。”
a.学生谈感受,提出质疑估计质疑:为什么要在身上涂上一层乳白色的保护膜?
b.学生自己展开猜想
c.在书上寻找谜底,谈谈此时自己有何感受
d.此时的”我”还有什么疑问?学习22节
e.当”我”的疑惑解答出来后,心里会想些什么?
三、合理补白,全文
1、当“我”健康出院,准备返回地球时,“我”会对白衣大夫说些什么?
2、你觉得作者关于太空医院的想法,将来有可能实现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前许多人们的梦想都变成了现实,以前人们梦想自己有“顺风耳”现在人们发明了电话,有了因特,以前人们梦想自己有“千里眼”,现在有了电视,可视电话。科学技术的神奇让人们有了呼风唤雨的巨大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空医院能变成现实,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揣一颗梦想之心,并又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决心。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画一幅科幻或编一个科幻故事
板书:21.太空医院
翻身__怀疑__神奇__迷惑__打针__诧异__涂保护膜
尼龙丝病床梦想成真
五年级语文鲸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情
1、 认读生字与写字:
如“目的地”的“的”读 dì;“踮起脚尖”中的“踮” 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 zàn;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 体会词语的含义:
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4、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 、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急切地寻找”,写出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2)、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
(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3)、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4)、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当堂训练。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 、读一读,写一写: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3 、解释划线的词语: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4 、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学提示:
1 、认真阅读课文。
2 、用--画出“我”窃读时的样子;用﹏﹏画出“我”窃读的方法。并同桌交流体会。
8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谈各自的体会。
2、重点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⑴ 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①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⑵ 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① 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②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联系生活说一说。)
⑶ 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3、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⑴ “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 “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 “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⑷ “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太累,腰酸,腿疼,脚也麻。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 “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⑹ “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四、感悟写法
1、引导: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五、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六、当堂训练:
1、填空:
课文以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贪婪 害怕
开心 朴实而又生动感人
饥饿 依依不舍
麻木 轻松
五年级语文鲸教案篇5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等,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六、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五年级语文鲸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援助、惟一、惋惜、一声不吭”等词语。对世界二战有所了解,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出示图片,积蓄感情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还记得吗?那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为了……为了……为了……让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确,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令人难以忘却!不仅是大人,甚至是孩子!媒体出示“战火中的孩子”一组照片,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积蓄感情。
2.今天我们学习《六个孩子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二、介绍作者、背景,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1.课文的作者是捷克作者伏契克,教师介绍作者(详细见教参)
2.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交流有关二次世界大战,教师归纳补充: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3.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描写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远在捷克的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反映了孩子们对法西斯的憎恨。)
三、读悟体会,感受情感
1.分组学习,阅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要求填表:
孩子姓名捐出什么物品当时的神态、动作交流,板书完成表格。
2.学生自由再读课文,思考,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来说明。(这是一群天真、可爱、贫穷、痛恨法西斯的孩子)
3.讨论:这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吗?既然是,为什么还要捐?指名回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挑选最能打动你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结合犹豫、庄严、一声不响、惋惜、惭愧等词语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5.教师引到读课文,根据表格,自主尝试以主要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安东尼、甫兰杰克、罗达、依沃塞夫等)主要事件?(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
(2)加上时间、起因、事件的意义用概括的语言归纳。
(课文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捷克的安东尼、甫兰杰克、罗达、依沃塞夫等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反映了孩子们对法西斯的憎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五年级语文鲸教案最新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