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的桥梁,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认真准备好教案,可以使我们更有信心和准备去面对教学挑战,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部编景阳冈优秀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部编景阳冈优秀教案篇1
课型:
略读
教材分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敢无畏、机智敏捷的性格。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打虎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勇敢无畏,机智敏捷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学情分析:
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很多学生已经看过电视剧《水浒传》,还有一部分学生阅读过《水浒传》和相关的读物,因此学生对景阳冈中的武松打虎很感兴趣,充满期待,为更好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但是学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对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领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没有感悟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必须在突出重点的同时,通过多种方法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机智敏捷的性格特点。
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浒传》里描写了一位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英雄,大家知道他是谁吗?生:武松。说起武松,还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出示课件:(武松 绰号“行者”,山东清河县人,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主要头领之一,后归依梁山。因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景阳冈感受一下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
2.出示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一些词语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检测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词语理解 :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如何: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榜文:旧时官府的告示。大虫:老虎。吃酒:喝酒。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请大家默读一遍课文,并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课文围绕景阳冈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交流……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几部分呢?
学生回答(分别是饮酒 ——-上冈 ——-打虎 ——-下冈)板书:
你们认为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部分呢? ——武松打虎。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就直奔重点,学习武松打虎部分。
四、切入重点,品味“打虎”
我们了解一个人物,通常要关注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生:武松的动作。
请快速浏览8——12自然段,把描写武松动作的句子用线画出来。
(自主探究)
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从你画的句子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生:讨论,交流……
注意交流时先读你找到的句子,再谈你对武松的印象
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深入的来学习,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刻。
1自由读第9自然段:老虎进攻用了几招?而武松用了几招?老虎进攻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而武松只用了一招——-“闪”。
出示课件: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从这个“闪”字可以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武松?
生:机智、敏捷……伺机板书:机智敏捷
接下来我们来一个师生对读,再次感受武松的机智敏捷:
生读描写武松的句子,师读描写老虎的句子
注意:读时把武松两个字换成第一人称“我”,明白吗?
师小结:有时候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体会,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我们继续交流描写武松动作的句子,谁来展示?
生:……(师给予肯定,及时表扬)
自由读第1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激烈场面
课件: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的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
这些句子都是写武松打虎的,那描写武松动作的词有哪些? 谁想说,
生:跳、退、丢、抡、劈、按、踢、揪、打……
同学们,这些动作描写当中,我们感受到了武松的什么形象?板书:勇敢无畏。
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再现当时打虎的激烈场面。播放视频:武松打虎小视频
生谈观看视频的感受……
师小结:虽然和课文中描写的有些出入,但我们依然觉得惊心动魄,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五、前后联系,全面了解
课件:既然武松打虎是主要事件,那么课文围绕景阳冈还写了哪些内容呢?
1,学习冈下喝酒(抓住语言)
①豪爽
这酒真有气力!
②倔强
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朗读对话感受武松形象:板书:倔强、豪放。
2,学习大步上冈(抓住心理)
划出武松心理部分,感受武松的倔强。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3,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武松打虎,可施耐庵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他吃酒、上冈的部分呢?
(这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正因为武松豪爽、倔强的性格才造就了一个勇敢机智的武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武松,)
六、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下面我们一起浏览一下《水浒传》里的其他人物:课件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请说出你知道的其他英雄人物及他们的绰号?
生:及时雨宋江,智多星无用……
这些英雄人物为什么起用不同的绰号呢?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哪些精彩故事呢?
水浒一百单八将,个个性格鲜明,丰满而真实,走进这本书,你才能全面地认识这些英雄人物,才能品悟到语言的精妙,才能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了解《水浒传》:
课件:资料袋
?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到失败的全过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还有一种说法,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
读百年水浒,理解百位英雄,发现百味人生!
六、作业
小练笔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仿写一个人物片段。
部编景阳冈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唬、诡、踉、跄等11个字,理解晌午、恰当、岂不、请勿自误、脊梁、咆哮、酥软等词的意思。
2.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训练学生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课文第一段与第三段细致描写了武松在酒店喝酒和打虎的情形,突出了武松豪放、无畏、倔强的性格,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在喝酒和打虎两件事上是如何抓住要点详细叙述的也是文章的重点。
(二)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是文章的难点,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如何详细叙述的也是难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朗读训练。
3.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1)正音:晌(sh3ng)午
咆哮(xi4o)
请勿自误(w))
脊梁(li2ng)
(2)解词: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如何:为什么。
过往:来来往往。
平生:一生。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都知道有个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武松)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3)自读课文,说出大意,前后讨论交流。
3.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2)讨论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3)根据段意,你能给每个小故事写出小标题吗?
①喝酒②上冈③打虎④下冈
4.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默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
①作者在这段中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根据要点划分层次。
(a.谈酒b.谈虎。)
②分角色读这一段。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
③分析武松性格特点。
(豪放的性格特点:倔强、勇敢的性格。)
④讨论。这一段与打虎有什么关系与打虎一段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做铺垫。)
⑤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a.抓重点理层次,b.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5.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这一段主要写了武松在酒店与酒店主的对话,通过对话我们了解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为下文的徒手打虎做了铺垫。)
6.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难懂的文言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默读提问。
这篇文章通过自读、默读,思考哪一段最吸引人,最让你喜欢?(第三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每层即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3.讨论:这段主要通过什么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4.朗读指导。
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二)学习第二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动。)
3.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
3.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三)学习第四段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四)围绕中心,学习表述。
1.文章通过什么深化中心?
(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深化中心。)
2.作者是如何地刻画出武松的英雄形象的?
(1)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虎的声威,衬托出武松的无畏勇敢。
(2)不脱离实际,尽管武松是个英雄人物,但毕竟是个普通人,作者认识到这一点,在结尾一段中体现出来。
(五)总结、扩展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且深深地喜欢他?
联系全文对武松神情、动作、语言和内心活动描写,加以体会。
部编景阳冈优秀教案篇3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感受武松豪爽、沉着机智、英勇无畏的性格。
2.指导按要点扩充法概括段落大意。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景阳冈》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要求作业:
kě结构部首sū部首共几画
饥()()()()软()()
lì结构部首chuí部首共几画
霹()()()()软()()
(3)给带点词换上合适的词。
①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吗?()
②岂不枉送自家性命!()
③但有过往客商......()
④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⑤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
⑥......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
⑦还是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2.阅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思考讲哪两层意思。统一层认识后,用~~~~~划下表示武松豪爽的句子,用划出表示武松胆大倔强的语句。
第一段店家的话归纳起来讲哪两个意思?(酒好要醉;冈上有虎,须结伙而行。)
为什么店家一片好心,武松听不进去?
划找--议论--交流--分角色朗读。
(2)学习第二段。
用~~~~划出武松知山上有虎偏要上山的句子,想想:这又说明什么?(划--交流--读重点句。)
(3)学习第三段。
快速默读,想想:武松打虎可分几个阶段?(虎出酒醒--虎攻避危--急打捧折--按虎猛要--断棒补打。)最精彩的是什么?为什么?默读后填表作业:
老虎
武松
1跳出
闪在青石边
2
一扑
一??
一剪
3平生气力,棒折两截
4咆哮 发性又扑
5用棒子又打了一回
说明
出示第一框打虎灯片,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当时情景。再对照课文,研究课文怎样把老虎一扑一掀一剪写具体,写出虎威来的。
从半空里蹿下来。(夸张)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比喻夸张)
把铁棒似的虎尾巴倒竖......(比喻)
指导重点句的朗读。
出示第一框打虎灯片,简要看图说话,说说为什么会赤手空拳打虎的,这表现了武松什么可贵的品质,哪些词语写出了武松的沉着机智、英勇无畏。
(4)学习第四段。自由读--说大意。
3.训练概括。
(1)回忆分段时的提示要点。
(2)指导按要点扩充法进行段意归纳。
分段提示时的要点就是概括段意的重要内容。概括段意时加上时间、地点和人物,使句子完整通畅就行。
(3)举例试写。第四段要点是下冈。添加其他要素,段意就变成:打死虎后,武松挨下冈来。
(4)学生试写,在灯片上反馈指导,修改。
部编景阳冈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体会武松豪放、倔犟、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体会打虎场面的精彩。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弄清喝酒与打虎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武松豪放、倔犟、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感受打虎场面的精彩。
教学难点
体会武松的性格,弄清喝酒与打虎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武松打虎的录像、武松打虎的相关资料、《好汉歌》。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好汉歌》,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首歌?
2.你对《水浒传》有多少了解?一百零八个好汉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3.打虎英雄是谁?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补充时代背景和作者
?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武松绰号行者。
三、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习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共同解决。
请勿自误:不要害了自己。误,耽误,妨害。
印信:印章。
榜文:古代指文告,类似于现在的布告。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
4.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
1.布置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武松打虎的?
(2)根据这个顺序应该怎样给文章分段?
(3)给文章列出小标题。
2.交流自学情况(略)。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吃酒”部分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武松与店家的谈话中提到了哪两个事物?(酒和虎)
2.自由默读课文思考:
武松和店家对酒和虎各执什么观点?
根据你的`判断,谁的说法可靠?为什么?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关于酒店家:三碗不过冈武松:只管筛来
关于虎店家:结伙成队,午间过冈武松:真有虎也不怕,店家想谋财害命
5.武松吃了十八碗后,还执意上冈。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6.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这一性格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等来刻画)
7.找出武松的话读读,读出他的豪爽,读出他的倔犟。
8.同学自己选择伙伴分角色朗读。
9.打虎无疑是文章最精彩的一部分,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吃酒?这之间有联系吗?
三、简单学习“上冈”部分
1.自读课文,说说这一部分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2.再读这些话,体会武松的内心活动情况。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3.交流点拨:不信——相信,想回去,怕耻笑——怕什么,只顾上去——躺下要睡
武松爱面子、无所畏惧的性格跃然纸上。
4.朗读进一步体会。
四、学习“打虎”部分
1.根据思考题自学:
老虎使了哪几招?武松分别是怎样对付的?(动作)
2.交流。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一躲、又一闪。
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展现这个精彩的场面的?
3.边读边想象,在脑子里还原打虎场面的精彩。
4.讨论:武松这样躲闪是他害怕吗?那又是为什么?
5.从中可见武松是个怎样的人?(智勇双全)
6.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打虎场面的精彩。
7.观看录像,再现打虎场面的精彩。
五、简单学习“下冈”部分
六、推荐作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排练课本剧
部编景阳冈优秀教案篇5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老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课文重点是: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教学的难点是: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
文章导读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讲传》第23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课文先讲了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要过冈,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接着讲武松上冈后,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然后讲了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最后讲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武松来到阳谷县,酒后上山,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勇敢、机智、豪放及无所畏惧的性格。
文章结构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和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过冈的情形。
第二段(第5至第7自然段):武松在上的心理活动。
第三段(第8至第12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武松打死猛虎后下冈。
写作特点
1、按“吃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条理清楚。
2、语言凝练,动词运用恰当、简洁。
近义词:枉送——白送耻笑——讥笑吓唬——恐吓结伴——结伙
反义词:好心——恶意破碎——完整酥软——坚硬
词语解释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为什么。
但凡:凡是,只要。
印信:印章。
哨棒:防身用的木棍。
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
武松:《水浒传》中人物之一,非常勇敢,力大无比,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一般把他当做英雄好汉的典型。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客官:旧时店家对顾客的称呼。
掀他不着:掀不着他。
结伴:伴,就是伙伴。结伴就是结成同伴。
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棒橛:短的木棒。
榜文:古代指文告,像现在的布告。
酥软:肢体软弱无力。
耻笑:鄙视并嘲笑。
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吊睛白额大虫:大虫,老虎的俗称。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给地面上的东西造成很大的灾害。
酒兴:饮酒的兴致或饮了酒以后产生的兴奋情绪。
句段赏析
1、“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是清河县人,这条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后与店家说的话。前两句是关于酒的,后一句是关于虎的。武松吃了三碗酒后,店家劝他不要再喝,因为“三碗不过冈”,但武松却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不听劝告。从“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松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作了铺垫。
2、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锨,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先泄了一半。
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般”,指种、样。从这句可以看出武松是有勇有谋的,“突出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无畏的英雄性格。
3、武松拿来一饮而尽。
“一饮而尽”表现了武松豪爽的.性格特征。这句话写出了武松喝酒的动作神态。
4、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这句话进一步写出了打虎英雄的性格。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但出于自尊心,他不愿下冈。“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这就更体现了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5、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这一句是写武松是怎样躲过老虎的一扑的。“说时迟,那时快”写出了武松的动作敏捷、迅速。“扑”写出了老虎的凶猛。这句话突出了武松勇敢、机智、灵敏、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便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自读自悟,然后组织交流,通过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和武松的性格及其英雄气概。
3、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第1 2页
部编景阳冈优秀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