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葫芦心得最新7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能帮助我们在挫折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心得体会,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种葫芦心得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种葫芦心得最新7篇

种葫芦心得篇1

5月7日晚,我们全班在学校操场上集体观看了露天电影《宝葫芦的秘密》,电影真的很精彩,很吸引人。它主要讲了一个名叫王葆的小孩在河里钓鱼,他没有钓到鱼,反而钓到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因此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宝葫芦帮他做作业,帮他剪指甲,还让玩具店里的赛车、恐龙、飞机全都到他的家里来。王葆要去图书馆借书,宝葫芦就把王葆要借的书变到他的书包里来。

就这样,有了宝葫芦,王葆得到了很多好处。但也有很多坏处,比如说,王葆考试时一题都没有做出来,宝葫芦就把他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人的答案苏鸣凤的答案复制到了他的试卷上,王葆高兴极了,可他根本不知道宝葫芦在复制答案的同时,也把苏鸣凤的名字复制上去了,最终被老师发现了以后,王葆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而是得到了惩罚。还有,宝葫芦还害得王葆在跟同学下棋时吃棋子,在电影里被霸王龙追得无处可逃,在游泳馆里的同学面前出丑。后来,王葆觉得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不应该靠别人,依赖别人最终是不行的。

因此,他就把经常让自己出丑的宝葫芦扔进了河里。天上没有馅饼掉,世上也没有免费的午餐。王葆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一分付出,一分回报。就拿我打乒乓球来说吧,以前我打乒乓球不怎么努力,花的时间也少,因此每次比赛的成绩并不理想。有一次爸爸对我说:“要努力才会有收获”。听了爸爸的话后,我琢磨了好几天。后来我真的努力了!经过两个学期的刻苦训练,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江山少年组单打第一名,团体第一名;衢州市单打第一名,团体第一名,双打第五名;浙江省少年c组单打第一名等好成绩。我终于领悟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正涵义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汗水是不会白流的,那些想不劳而获的人简直是异想天开。

种葫芦心得篇2

妈妈有远大的出国理想,希望出去的时候有才艺在身,决定要学会一样随身携带便捷且又有特点的乐器。很快妈妈选择了吹葫芦丝!

葫芦丝,谁都知道长啥模样,我妈决定学它就学呗!不过我也起了兴趣,决定也要学一下,探个究竟!

一回到新家,妈妈就把葫芦丝展示给我看!哟,和平常看到的葫芦丝一样!我拿起来就吹。可我发现,吹出来的每一个音都相同!这怎么能吹出一首曲子呀?我百思不得其解。妈妈让我看视频学习。我看了视频,发现视频上的指法跟我的指法一样!可为什么他们能吹出不同的美妙之音呢?想了半天,吹了半天都吹不出。我一怒之下,用尽全身的力气猛一吹!do ……一个美妙的长音吹了出来。我都被自己吓了一跳!为了延续这份神奇,我又吹了几个音,果然和视频上的音色相同!嗯!这太不可思议了!我竟然能吹出一个一个音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妈妈更是对我佩服有加!因为她练了两天,连一个音都吹不对!我也有一些小骄傲诶!

接着我开始练《月光下的凤尾竹》的第一句。一出来还不错,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差劲,底气也挺足了!

我原来的想法,吹葫芦丝十分容易,但现在发现,吹葫芦丝想要练好,得花大功夫!想在想来,我曾听到的那些人吹得很好听的葫芦丝曲的背后,定有他们无数次默默下苦功夫的身影啊!

种葫芦心得篇3

寒假里,妈妈从书店给我买了一本书——《宝葫芦的秘密》。宝葫芦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这还得从一件事说起……

小学生王葆由于,经常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变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得到一个宝葫芦。当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阻碍时,比如,遇到令人头疼得数学题或是为一架电磁起重机而绞尽脑汁时,尤其如此。想不到有一天当他钓鱼时,却意外的得到了这样一个宝贝。宝葫芦表示愿意做他的奴仆。但前提是这秘密只能他们两个知道,不得告诉第三人。于是王葆要什么就有什么,从此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幸福”,一种新奇的、刺激的,可以不必自己劳动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几乎所有东西的“幸福”。然而,与这种“幸福”相伴的'却是无穷无尽的烦恼,弄得他狼狈不堪,更重要的是,王褒在无论什么东西都“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情况下,正常的生活程序被打破,原来的那些人生乐趣也失去了:跟同学下棋,轻轻松松就取得了胜利,根本用不着思考奋战,实在是乏味至极;他的东西来的那么容易,量又特别多,让他吃不了、用不完,反倒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像一个吃撑了的人似的,看见什么都腻味。他的时间多得也无处打发……

他终于体会到一种无事可做的、“不忙碌”的痛苦:无聊。他感觉无比孤单、寂寞,仿佛跟这个四界完全失去了联系。他突然对生活的意义感到一种迷茫,因为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全随着宝葫芦的到来而离他远去:“将来干什么呢,我?我怎么样过日子呢?”这让他感到惶惑不安。当王葆最后得知,所有吃的、用的,甚至连试卷都是宝葫芦偷来的时候,他的心里冲突达到高潮,心里防线终于崩溃:原来他一直倚仗得“魔法”,竟是“偷”!最终王葆和宝葫芦决裂,又回归到正常的健康的生活之中。

读了这本书,我感慨万千。宝葫芦的自私、好逸、恶劳,王葆虽善良,但他有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不劳尔获,包括幸福。真正的幸福、快乐、开心、富有是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劳动来创造的。

种葫芦心得篇4

小学生王葆意外获得一枚有求必应的宝葫芦,少年与宝葫芦的故事由此展开。解析这个故事,我们不妨从“葫芦”入手。

相传周文王制礼之时,将葫芦对半劈开,一半为男,一半为女。男为阳,女为阴,二者合二为一,阴阳结合,才构成了完整的生命体。

文王演周易,制八卦,其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思想便是阴阳结合。伏羲氏一画开天,从此便分阴分阳,阴阳不断转合,万事万物便在这动态的平衡中实现了永恒的发展。

葫芦花雌雄同体,葫芦本身即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微观世界。小小的一只葫芦,蕴含着宇宙发展最朴素的自然法则。葫芦之“道”,道法自然。

1.命运之道——偶然背后是必然

故事的一开头,主人公王葆的性格特点便跃然纸上。家里,奶奶追着王葆洗脚,王葆一会儿说怕烫,一会儿说怕冷,最后以讲宝葫芦的故事为代价才勉强配合。紧接着奶奶提出剪脚趾甲的新要求,于是王葆又开始以此为要挟索要新故事。

对家人的付出理所当然,甚至以合作做为置换条件,从这里我们大概可以判断出王葆的自私与骄纵。

家庭是孩子接触最早的社会构成,与家人的相处模式是孩子最初社会认知的启蒙。“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味无条件的满足,是以爱为名义的懒政。

成语骄奢淫逸的典故,就是来自于卫庄公对小儿子州吁的过度溺爱。大夫石错看不下去,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义方,费纳于邪。骄奢淫洗,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卫庄公不听,为儿子埋下祸根,为社会所不容,终被处死。

家中的唯我独尊和踏入新社会关系后的处处碰壁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认知失调,“不合群”就是最显著的特征。

学校里,王葆和同学合作“见难就收”,把同学好心的建议当作对自己的敌意和否定,由此我们也能大约领略到王葆内在的惰性与能力无法匹配自大情节的矛盾。王葆与同学产生争执拂袖而去,接着宝葫芦登场了。

荣格曾经说过:“潜意识决定了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王葆与同学的争执看似随机,实质早晚会发生;王葆与宝葫芦的相识看似是一场偶遇,实质却是冥冥中的必然。

不劳而获是王葆潜意识的欲望,而葫芦只是将其潜意识意识化的契机——它让王葆的欲望以一种更直接、更迅速的方式得到即刻满足——金鱼、美食......只要王葆一动念,脑中的东西就会出现在王葆的手上或是家中。最初的王葆口嫌体正地表示:“我对这样的幸福生活还不十分习惯哩”。

2.选择之道——简单背后是不简单

宝葫芦在给王葆带来各种惊喜的同时,一些恼人的问题也在慢慢浮现。它能够识别王葆脑中转瞬的欲望,但实现的方式却有些“不择手段”。

比如把学校有且仅有一本的《科学画报》不分青红皂白地从同学手中变到王葆书包里,差点让王葆被误会,还好最后蒙混了过去;比如,王葆和同学下象棋,想要“吃”掉对方的棋子,宝葫芦就直接把棋子变到了王葆的嘴里让他“吃”,对弈局变社死局;再比如一切脑中浮现的东西似乎来得太过容易,反倒有点索然无味。

王葆忍不住与宝葫芦谈判:“往后一些个事儿让我自己来办,你别来插手行不行?” “哪些事儿?” “那些个有兴趣的事儿。”王葆是这样定义兴趣的:“比如你要去做一件事,可是挺不容易,你得自己想办法去克服困难,你得自己去斗争——这么做成了,那才有兴趣。越是不容易,做起来越是有兴趣。”

王葆所谓的“兴趣”其实就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利·切克森米哈赖定义的心理学最优体验——心流。切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一书终表示:“能带来乐趣的活动常是为挑战而设计的.。心流的专注,加上清楚的目标和即时的回馈,确立了意识的秩序,从而产生无穷的乐趣。 ”

就像诗中所言:“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乐趣、心流是知行合一的产物。而只有知,没有行,只有结果,没有过程,随着刺激的边际效益递减,一切似乎也变得没那么令人向往和愉悦了。

面对王葆意识觉醒的萌芽,宝葫芦给了王葆两个选项,第一是自此王葆想干什么事,都得自己去办,宝葫芦不插手或者干脆扔掉宝葫芦。这个选项王葆不假思索地否定了。第二个选项是安安心心做宝葫芦的主人,只要动念即可,完全不用费力。王葆既没表示同意,也没表示反对,他默认了。

王葆终究还是没有抵抗得了心想事成的诱惑,选择了唾手可得的“易”,放弃了埋头苦干的“难”。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坤转乾旋,阴阳消长,天真的王葆并不知道,这表面“看上去很美”的易得之幸,早已暗潮汹涌。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法国的“祸国妖后”——在大革命被送上断头台的玛丽皇后。

茨威格在她的传记中写道:“命运轻而易举地把一切馈赠给她,恰好是这种不应得到的生活馈赠,使她内心贫乏。命运过早过多地娇惯了她,高贵的出身和更加高贵的地位,都落在她身上,她无须费什么力气,于是她认为,根本用不着努力,想怎么活就怎么活,一切似乎都合适。”“她想要统治,同时又要享受;她想要王后的权柄,还要女人的自由;她伸出玉手,抓起王冠,就像拿起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讽刺的是,这个道理王葆不知道,宝葫芦却知道。“我既然是个宝葫芦,就得起宝葫芦的作用。假如我老待在河里,什么事儿也不做,什么作用也不起,就那么衰老掉、枯掉,那我可不是白活了一辈子吗?我既然活在世上,我就得有我的生活,我就得活动,就得发展,就得起我的作用。要是我不活动,又不使力,又不用心,那我就会枯掉烂掉。我得找机会把我的能力发挥出来——这才活得有个意思。能力越磨越强,我就越干越欢。”

洛克菲勒在家书中告诫儿子“白吃午餐的习惯不会使一个人步向坦途,勤奋工作是唯一可靠的出路。”

不仅人如此,万物皆如是——有这样一种大葱的种植方法,就是从葱芽破土而出的那一天开始,随着大葱的生长,每天往大葱的植株上培土,每次只让大葱露出一点点尖,据说如此培养出来的大葱,比普通的葱要高一倍。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植物生长都需要阳光,大葱为了得到更多的阳光,不得不挣扎着成长,努力的破土而出,努力的接近阳光。反观普通大葱,安逸的生长环境让它们失去了努力挺拔向上的动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生命而言,得来越易,成长越难。

3.处事之道——得失背后是守恒

果不其然,宝葫芦对王葆的欲望处理得愈发得心应手,而王葆的生活却愈加混乱。

他似乎无法分清现实与虚妄——面前的人或者事到底是真实来到我面前,还是欲望指使下宝葫芦幻化出的假象?

他似乎更加无能,开始对宝葫芦有了习惯性的依赖——遇到问题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怎么去解决,而是宝葫芦什么时候能解决。

他开始变得恐惧,因为他越来越发现,那些莫名其妙的麻烦开始透支了周围他在乎的人的信任,他看似拥有一切,却孤立无援。更要命的是,他发现,那些宝葫芦变到他面前的东西,竟然都是他人之物。换言之,这不是变,是明目张胆的偷窃。

王葆的内心崩塌了,原来所有一切看似轻而易举的获得,都是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的,而他为此付出的是自己内心最珍视的品质——诚信,以及最宝贵情感——亲情,友情。

宝葫芦对此的回应轻描淡写:世界上吃的用的东西,没有一件是打天上掉下来的,都得有人去做出来。“你不去做,就得有别人去做,要不然,世界上就不会有这些个东西。世界上这些东西怎么来的,我以为你准知道哩”。

是啊,连葫芦都知道的道理,王葆却不知道。

?易经》中损卦、益卦互相对应。损卦损下益上,益卦损上益下,损中有益,益中有损,周而复始,源源不断,终归于零——“损益,盛衰之始也。”没错,世界的本质是能量的守恒,阴和阳就是在此消彼长中实现动态的平衡。

于是看似的“得到”可能是“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而看似的“失”却可能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而能量守恒的背后,是因果的守恒。“万法皆空,因果不空”,选择是因,得失是果。选择的那一刻便是种下了因,而后续的发展,皆围绕最初的“因”展开。

世人常患得患失,有的人在喜悦中感叹“怎么我如此幸运”,有的人在痛苦中扼腕“为什么是我”,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最初那个不起眼的选择,早已冥冥中决定了一切。就像最初的王葆,冥冥中对不劳而获的执念和欲望,让他选择了宝葫芦,而之后的一切惊喜与困扰,都只是基于选择的发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了。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患得患失的背后,是因果逻辑的混沌。

与患得患失相对的是“不期必”,而“不期必”的背后,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笃定与智慧。

4.审世之道——换个角度看世界

葫芦的谐音为“福禄”,而葫芦的茎也叫“蔓带”,谐音为“万代”。又因腹中多籽,自古以来都有着“福禄万代,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

可是《宝葫芦的秘密》里的这只宝葫芦,却似乎不是那么回事。它有些狡猾,有些自私,甚至有些邪恶。宝葫芦的到来,似乎处处在给王葆惹麻烦。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自身的看法决定了客观世界在我们内心的呈现,想要获得内心的满足,需要的不是去改变世界,而是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

?心理学通识》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都以为时间是疗伤的圣药,其实时间从来都不是,重新评价才是。 ”那么,如果换种角度,宝葫芦的出现对于王葆来说,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首先,宝葫芦的出现,激发出了王葆内心的真善美。

之前的王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眼高手低,唯我独尊,自私自大,似乎有那么点儿“混不吝”的气质。

宝葫芦出现之后,虽然为王葆制造出了种种危机,但是他在这些危机中最本能的表现,恰好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少年不可一世的外表下那颗柔软而美好的心——他在意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他渴望家人的认可,他爱憎分明,他讨厌不诚实的自己。

而当王葆得知宝葫芦为他变出的一切都是通过“偷”的形式得来的,王葆愤怒了、暴走了。

他有良知的不安,因为他有内心的底线。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没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富地位,需师出有名,以正当方式获取。君子之所以为君子,是因为其无论在匆忙还是颠沛之际,都能够守住仁德。

正所谓:“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即君子在意的是道德与法制,而小人在乎的却是土地和利益。从这个角度我们不难看出,在德与利之间,王葆选择了前者。在真正的大是大非面前,王葆君子的一面被激发了出来。

其次,宝葫芦的出现,也让王葆对自己的世界进行了重新的价值排序,也让他意识到了什么对于自己来说是最珍贵的。

“我翻来覆去地想着家里的人,想着学校里的人。说也奇怪,我似乎到今天才真正体会到他们是怎么样地爱我(我以前好像从来没这么想过)。可是今天——就是这会儿——又觉得他们仿佛跟我离开得老远老远了似的”。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不欲临。其中后四苦,更多的来自人的主观意愿和价值判断——是人自己的选择:拥有的不加珍惜,得不到的翘首以盼,失去的扼腕叹惋,自造罪孽,自食苦果。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些需要先人终其一生甚至以失去挚爱至亲为代价才能幡然醒悟的人生真谛,却因宝葫芦的出现提前让王葆领悟到了。这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

葫芦自古与医药息息相关。道家始祖以葫芦做法化出妙药灵丹,随身携带以解苍生之苦。八仙中的铁拐李也是背着一葫芦的灵丹妙药游走天下,治病救人。

葫芦本身自重很轻,去除内瓤,内部空间巨大,在我国历史上也素用来盛放药物,同时也承载了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医文化。

悬壶济世,便是葫芦的使命。良药苦口利于病,是药便有三分毒。正如和王葆相遇相知的这只宝葫芦,换个角度看,它给到王葆的经历和教训,又何尝不是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治愈王葆灵魂的药方和汤剂呢?

王葆摒弃了骄纵、自大、懒散、自以为是和凡事妄图不劳而获的“病根”,懂得了选择的代价,来之不易的珍贵,得失的转换,因果的守恒,以及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最终药到病除,驱邪扶正,重获新生。

故事的最后,王葆与宝葫芦的奇遇原来只是一场梦。但真的只是一场梦吗?又或者我们都是梦中之人?昔庄周梦蝶,醒来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而这到底是不是梦,或许只有宝葫芦自己知道。道教中,道人们幻想葫芦能够装进一方天地。芦同“壶”,因此也有了“壶中天地”的说法。

?易经》中,天为乾,地为坤。乾卦的卦辞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坤卦的卦辞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不正是本书向我们传达的精神吗?

小小葫芦,内有乾坤。葫芦之道,道法自然啊。

种葫芦心得篇5

拥有宝葫芦的王葆,这些日子可真变了,只要王葆心里想什么,就有什么,连数学作业都不用写,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想拥有这个宝葫芦。王葆想吃什么东西,就有什么东西;想要鱼就有鱼;要书就有书;要棋就有棋;要花就有花,还有自行车。我可真羡慕呀!

可是到了最后还被别人勿认为是小偷了,但是王葆有说不尽的借口。

想到以前的诚实的王葆到现在爱撒谎的王葆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有一次,因为我从小诚实不会骗人,连做一件坏事也会自己承认出来。但是那一次太可怕了,我一句话骗了老师还没有主动承认,我好后悔。是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有个小朋友做了一个很漂亮的钟,十分美观。我无意中把手放到了钟上。不妙!钟上的针掉下来了,我手忙脚乱的把指针放了上去,可是有掉下了,我随手丢在了地上,那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逃跑。后来,老师发现钟上的针少了一根便一个一个的问小朋友,小朋友们都说没看见过钟。当老师问到我时我冷静的回答:“我不知道。”老师点点头说:“那也是,女孩子是不会干着种坏事的干这种坏事的,干这种坏事的只有坏男孩。”我还配合的.点点头说:“是呀,是呀!”老师还对男生大骂一通,却不知道干这样坏事的不是男生而是乖巧的小女生,这件丢人的是我这辈子也忘不了。

我还有一件很丢人的事,是一句借口混过家长,是要背一首诗,我背了好久也背不下来,我就把诗写在了手上,在给妈妈背时我就读了下了。背完后妈妈就问我为什么不是要看手,我不紧不慢的回答道:“因为我的手上有一张很好看的黏黏纸。”这个借口可真好呀!一下子就混过了老妈。但是我的心里却很内疚。

王葆的借口闹出了大事,他还被宝葫芦害成了小偷,偷别人的东西。借口可真是个坏习惯呀!虽然是个梦,可是多么可怕。

种葫芦心得篇6

王葆很喜欢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他也希望能得到一个宝葫芦,而他就可以不费事也不操心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幻想着我能有一个宝葫芦。

有一天,王葆在钓鱼时发现了传说中能实现任何愿望的宝葫芦,王葆又惊又喜,我想好故事就要开始了吗?我带着疑惑的心情继续读了下去。

从这以后,宝葫芦就开始为王葆服务,但是必须保守秘密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想,这不是要被宝葫芦给控制住了吗?

给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王葆和同学下象棋,王葆想“吃”掉同学的“马”,可是“马”却突然飞到了王葆的嘴里。我顿时哈哈大笑,原来宝葫芦只是照搬人们的意思,用法力实现他们的愿望。

有一次数学考试,王葆想要不费一点力气就考100分,于是就吩咐宝葫芦把试卷写好,宝葫芦就把王葆同学的`试卷答案搬到了他的试卷上,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王葆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就想取得好成绩,世界上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想到我平常也有偷懒的坏习惯,难道我也要变成这种依靠宝葫芦学习的人吗?不,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才是最好的。

我认认真真读了许多遍,觉得这本书对我成长很有帮助,它我要诚实,不能偷懒,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取得成功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快乐生活。

种葫芦心得篇7

今天,我读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非常的喜欢。

?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童话大师张天翼笔下的一个童话故事,故事主人公王葆不喜欢学习,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王葆的奶奶经常给他和妹妹讲《宝葫芦的故事》,王葆幻想:有一天,他和同学吵了架,睡了一觉便去河边钓鱼,王葆在小鸟和青蛙的引导下,惊奇地发现了一个美丽的湖,他在湖中钓鱼竟然不可思议地钓到了一个宝葫芦。在以后的日子里,宝葫芦给王葆帮了许多忙,但是也惹了很多的'麻烦,比如:在王葆下棋的时候,他要“吃”马,结果宝葫芦把意思理解错了,理解成是王葆要吃马,它变把马的棋全部飞到了王葆嘴里,只要王葆一说要吃什么,那个棋子就会马上飞到王葆的嘴里。还有一次,王葆回家看见玩具店里的玩具有很多,他很喜欢,宝葫芦问:“你喜欢什么样的玩具?”王葆回答说:“全都喜欢。”结果,回到家王葆看见家里全部是玩具……最后,王葆认识到:光依靠宝葫芦是不行的,于是,他发奋图强,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终于在游泳比赛中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自己也变成了老师、家长和同学喜爱的好学生。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取得,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种葫芦心得最新7篇相关文章:

种桂花树的作文通用7篇

小班种黄豆教案6篇

种辣椒作文5篇

种太阳大班语言教案6篇

种辣椒作文推荐8篇

种豆芽的作文6篇

小班种豆豆教案5篇

种仙人掌作文5篇

种豆豆小班教案6篇

种豆芽的作文通用8篇

种葫芦心得最新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5391